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4项新型实用专利的新能源车私桩共享项目、满足中小型制造业智能化需求的掌控365产品、管道全景检测机器人……日前,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上,一个个敢想敢做的苏州“创客”,紧跟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展现出了一批既接地气又有市场的创新创业项目,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
这是苏州创新创业热潮的一个剪影。好风凭借力,去年12月,苏州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围绕着创新创业,开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载体建设、贷款融资、项目扶持等一系列新政相继落地实施,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得以进一步激发,越来越多的“创客”正“破土而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和活力。
新政配套创业链每个环节
奔涌的“创客热潮”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但创业并非易事。不同创业者的不同创业难题清晰昭示着一个事实:“创客”光有热情远远不够。这不仅考验着“创客”的能力、素质、经历等,也考验着政策环境是否有良好机制。
“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创客’们提供‘折腾’的生态环境,新政配套了创业链的每个环节。”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俞晓峰介绍说,随着新政相继落地实施,目前,苏州市的创业政策覆盖了创业前、中、后期。创业前期,在政府免费创业培训外,另辟新路,引进社会机构参与创业培训。创业中期,为更大力度帮助创业者融资,苏州市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可取消反担保,创新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创e贷”平台。场地租金补贴不再是创业孵化基地的专属,在基地外租用场地创业的,也可以享受到租金补贴。创业后期,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企业注销后登记失业的,给予一定补助。此外,创业政策在苏州市范围统一执行,改变了原来各成体系、各管一块,跨县、区无法享受政策的窘境。“全过程的扶持助力,激发了越来越多‘创客’的热情,也集聚起更大的能量。”俞晓峰说。
资金为“创客”送去上升的“梯子”
制作出世界上最亮的光源,是“创客”黄帆团队的梦想。2016年,作为“赢在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黄帆和他的追梦团队组建了超视界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不过,黄帆团队也不例外,公司要再向前迈一步,资金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
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创客”发展驶入快车道,新政对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共包含3项政策:一是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期限延长至3年,给予优质创业项目更多融资支持。二是对大学生初创企业获得天使投资的,经评审给予天使投资额度的20%、最高50万元的奖励。三是对在苏州市人社局等部门组织的市级以上创业大赛中获奖,且在苏州市落地满6个月的,经评定给予最高30万元的优秀项目资助。
目前,黄帆团队正在申请大学生天使投资奖励补贴,评审通过后就可获得最高50万元补贴。“这无疑为我们送来了上升的‘梯子’。”黄帆说。
创业孵化基地与“创客”实现双赢
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上,“创客”徐金星团队的Dsp程序化广告项目获得创新组一等奖。“成绩来之不易,有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孵化基地的贴心服务。”创业5年,辗转无锡、苏州等地,今年进入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后,徐金星深有感触。
近年来,苏州的孵化基地为众多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场地和一系列孵化指导服务,但政策层面只有租金补贴、基建补贴、孵化补贴这3项。新政实施后,立足提升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服务实效,秉持“科学引导、精准扶持”的理念,一方面,取消了基建补贴,继续落实孵化补贴,将租金补贴直接给个人。另一方面,还创新推出了3项新的政策:一是根据基地实际运营情况,给予每年不超过20万元的基地运营补贴。二是对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孵化基地的,给予10万-50万元的示范基地认定补助。三是对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绩效考核,给予基地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考核奖励。
“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我们的角色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大管家’变成了‘服务员’,做活了基地,‘创客’们更有活力。”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负责人吴志强说。